说的不是别人而是糜竺。
纪衡觉得糜竺变了,这态度很微妙,糜竺是个对人很真诚的大好人,纪衡这些年跟他的关系一直不错,因此两人也算亲密。
可就在最近一段时间,糜竺和纪衡却开始刻意的保持距离,表现也不如以前那样亲近了,纪衡暂时忙着青州的事情无暇分身去徐州询问糜竺,但他写了信给糜竺。
糜竺的回信却否认了问题,并且表示并没有发生什么事。
可纪衡却总觉得糜竺是有些话想要说的,只是他说不出来而已。
这样的情况有些不同寻常,尤其是考虑到糜竺目前为徐州别驾从事,那么他这样奇怪的态度就更值得重视了。
纪衡最后把这事给曹操说了。
“总觉得不像是恼怒了我们的样子,这些年我们对糜家不错,因此糜家在青州的生意做得是很好的,这些日子我也没有听说什么很特别的事情,因此这样奇怪的态度实在是让人费解。”
曹操也很重视这件事情,于是便把这事拿出来给大家商议。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新来的谋士程昱说话了:“主公,此事恐怕不在糜竺而在陶谦,主公试想,如果不是我们影响了糜竺的态度,那么还有谁能让糜竺对我们的态度发生转变呢?”
“陶谦?”
这就让曹操想不通了:“我与陶谦之前并无矛盾,他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曹操这些日子只是安心发展,青州的事情够他操心了,真的没空去找陶谦的麻烦呀。
可程昱说道:“主公不去找别人的麻烦,但别人能够不来找我们的麻烦吗?”
这种事并不是你不招惹别人,别人就不会来打你的主意的,当初韩馥也没打算把袁绍如何呀,可袁绍就已经计划着弄死韩馥自己占据冀州了。
可曹操却道:“陶谦不是那样的人吧?”
之前讨伐董卓,大家都想捞一笔的时候陶谦也没跟着掺合啊。
程昱道:“此一时,彼一时。”
而另一边糜竺也在面对一个问题,因为糜家的产业遍布青州,于是陶谦询问他是否可以以此帮助徐州搜集青州的情报消息,或者糜竺套路一下纪衡也行。
那可是曹操的妹夫,应该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事情吧?
第69章
因为纪衡的关系,曹操察觉到了徐州的异常,但不管程昱怎么说,打仗毕竟是很严肃的事情,因此曹操并不能只凭推测就做出决断。
当然,不能随便开战不代表不能调集军队早作准备,而且一旦开战,所需要的资源都得提前储备起来。
要说起来,这时候并不是打仗的最好时机,毕竟要不了几天就是秋收,在今年的粮食收上来之前,估计陶谦也不会随便把军队往外扔的。
这也就给了曹操应对的时间。
陶谦想着借糜家之手在青州搞点事情,曹操也想着得去摸一摸徐州的情报,但很可惜的是之前他们并没有特别重视徐州,所以对徐州的情报搜集工作做的也就不够,探子也没有很多。
好在这时候陶谦不会立刻前来攻打,因此他们还是有时间的。
另一方面,糜竺倒是拒绝了陶谦的要求,毕竟陶谦的要求其实算是某种程度上来说让他暗中对青州动手。
可青州这些年与糜竺的关系都很不错,在这种时候,明知朋友有难,但却不能帮助,相反还要隐瞒消息,这对于糜竺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再帮助陶谦做这样的事情,糜竺是觉得良心不安的。
最后陶谦到底也还是没有强迫糜竺,只是心中对糜竺不免有些想法了,糜竺可是在陶谦来做徐州牧之前就与曹操那边的人交好了。
当然,这么想着,陶谦也没说什么,只是觉得以后有些事情还得避着点糜竺才好。
眼看着秋收将至不仅是陶谦暂时无心打仗,就是袁绍和公孙瓒那边最近的撕逼都要消停了。
尤其是公孙瓒,和袁绍不同,冀州富庶,本就是粮食产量丰厚之地,袁绍便是整日里躺着不理事,只要冀州的百姓们还好好的种地,他就不愁吃的。
公孙瓒可不一样了,虽然说起来幽州的地盘其实包括了后来东北的一部分,说起东北的农业种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东北的黑土地,想想照着这么算的话,公孙瓒应该不缺粮吧?
然而现实是,这年头并不能这么算。
现代所种植的米麦等等大部分产量不会很差,毕竟科技水准不一样,再加上几千年的选择培育,可这年代,产量就要低很多。
而幽州又靠着边境,公孙瓒在应对袁绍的同时还得防备着外面的鲜卑人,至少对于公孙瓒来说,这点骨气他是有的。
他宁愿跟袁绍打的辛苦,也不愿意放松对边境的防守而让外族入侵。
哪怕是输,他可以输给袁绍,却绝不愿意输给外族。
但就算公孙瓒再怎么严防死守,但外面的鲜卑人也不傻,眼看着公孙瓒和实力不差的袁绍打起来了,嘿,这时候不趁着公孙瓒无暇分心欺负一下,那不是傻么。
于是大家也就都来了。
且冬日本就是外族入侵的高峰时期,中原地区不爱在冬天打仗,可对于外族却并非如此,这些外族多为游牧民族,到了冬天日子其实并不那么好过,而中原地区却是刚刚经过了秋收,米粮充足,恰好冬天不是放牧的时候,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中原捞一把嘛。
于是对于公孙瓒来说,所谓的秋收,其实象征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