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平”马玉平和蓝翠英正说着话,喊声传来,是吴氏。
马玉平答应的一声,本能的起身往外走,蓝翠英踮着小脚吃力的跟在后面:“是你一起来的吗?快叫她进来坐。”
在院坝外面田埂上,马玉平和吴氏碰上了,急着问彼此儿子的情况。
吴氏说,吴其永和三个知青住在村委会旁边的一间屋里,外面搭了个棚子煮饭,听了郝建军的情况,替马玉平高兴。
蓝婆婆向他们招手:“进来阴凉地方坐,顶着太阳暴晒,会中暑的。”
马玉平和吴氏往余家走来,两人小声商量着什么。
马玉平给蓝婆婆和吴氏做了介绍,蓝婆婆请她们在树荫下坐,而她则想去灶房,马玉平立即猜到她是去煮鸡蛋,她们来的时候厂里的同事说过,农村人家里来了客人,如果没到吃饭时间,会煮一碗荷包蛋招待。
马玉平拦住蓝婆婆:“婆婆,我们刚吃过饭,肚子还饱饱的,你别忙了。”
蓝婆婆:“建军妈,又跟我见外了。”
吴氏打圆场:“蓝婆婆,你希望我们再到你家里来吗?”
蓝婆婆毫不迟疑地:“那当然,随时欢迎你们来玩。”
吴氏:“那您就不要见外了,我们都把你当自己人了。”
蓝婆婆:“真会说话,把我难住了。”
马玉平:“蓝婆婆,我们打算去办点事。”
蓝婆婆:“这怎么就走了呢,是我招待不周吗?太阳还正当头呢,太阳落下去吃了晚饭再走,这里离涪阳多少路我知道,歇歇。”
马玉平和吴氏陪蓝婆婆坐下来,耐心的给她解释:我们有个相好的有两个女儿在六队队插队,我们也算她们的长辈,想顺便去看看姐妹俩。
蓝婆婆觉得在理,遗憾说你们太忙了,来了就走,马玉平说我们下次还会来的,蓝婆婆说下次来要在家里住上一晚,不然就是嫌弃他们,马玉平和吴氏连连答应。
马玉平去到堂屋,把带给郝建军的东西拿出来摆在桌上,心想下次如果来要专门给蓝婆婆买些礼品才好。
蓝婆婆看见了,说:“建军妈,你客气了。”
马玉平:“婆婆,给你打麻烦了,一点心意。”
蓝婆婆:“好吧,你带来再叫你带走了就是我失礼了,不过下次来可不能这样啰。”
马玉平答应着出了堂屋,蓝婆婆拉她到灶房,地上两个竹笼各装了两个南瓜,另外一个背篼里装的米、花生,还有茄子丝瓜各种菜,叫她带回家去吃。
马玉平连忙推辞:“不行不行,空手来吃了还要拿走,没有这种理的。”
蓝婆婆:“我媳妇特地准备的,都是自家地里的,不像你还花钱买。”
马玉平记起蓝婆婆跟媳妇咬耳朵就是为她准备这些的,一时陷入两难。
蓝婆婆使出杀手锏:“如果你嫌我们这点心意,我也不收你带来的东西。”
马玉平实在没有办法,自家背起背篼,想起什么:“这背筐我也拿走吗?你们要用啊。”
蓝婆婆:“还有呢,你留着用,农村竹子多,叫成辉在编一个就是了。”
马玉平提起两竹笼南瓜,让吴氏提一笼,对蓝婆婆一再道谢,蓝婆婆送她们到路口,说:“路上遇到什么难处,你说我的名字,河光公社没有不知道我蓝主任的。”
道别了蓝婆婆,马玉平和吴氏背着提着来到镇前面的桥头,马玉平有些吃力,问:“我们就这样背着去找香兰她们吗。”
吴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把东西寄在街上。”
马玉平:“我的嫂子,这里我们都不认识谁,找谁寄啊。”
吴氏一副满有把握的样子,马玉平跟在她后面往河光上去,到了她们上午来时问路的革委会,吴氏直接进去,还是那位中年男子。
吴氏礼貌的打过招呼,客气地:“同志,我们还要去下六村,蓝翠英蓝主任托我们带东西给她在涪阳的亲戚,我们能不能先放在你这里,等会来拿。”
中年男子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还说最后一班到涪阳的车是五点半,提醒她们记住时间。
吴氏和马玉平把背筐和四个南瓜放在屋角,对中年男子道谢。
吴氏和马玉平轻装上阵去找李旺兰和李香兰姐妹。
吴氏在儿子吴其永那里听说,李香兰喜欢咱们厂的男知青,但人家不喜欢她,李旺兰呢,跟河边中学一个男老师关系不清不楚,人家老婆都知道了。
吴氏本来还想帮儿子洗了衣服再走,一听两姐妹的事急了,忙着找马玉平商量,回去给老李说了也起不到作用,两口子就是那不温不火的性子,两人既然来了肯定要去看看,弄个究竟啊。
吴氏和马玉平过来石墩桥,远远看见蔡氏往她们走来,蔡氏也看见了她们,猜到她们为何事来,停下步来等着。
蔡氏也听女儿说了李旺兰两姐妹的事,也急着找吴氏和马玉平商量对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