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开始的时候杨恩来到了聚义殿,将众人邀请到了聚义殿的偏厅,也就是举办晚宴的偏殿。
众人到了偏殿才发现李恪早已就坐,众人见到李恪,便要给他施礼,李恪在封德彝施礼前将他扶住,就像杨妃一样,李恪对封德彝颇为敬佩。
在李恪的招呼下众人落座,然而,明显的让人感觉到的就是京城六少,也就是昔日的长安五虎一太岁很不和睦。
现在已经被分别分成了两个阵营。
以秦怀玉和程怀亮为主的阵营,他们虽然跟李恪是结拜兄弟,但在政见上还没有表现自己的意见。
另一个阵营李宗和尉迟俊。
而柴哲威和李恪的堂兄弟关系使得他被李宗尉迟俊所接受。
所以,他也在李宗和尉迟俊一方。
导致他们之间不和的原因就是因为李恪在突厥遇难时的分歧。
所以,即使李恪平安回归长安城,李宗和尉迟俊也没有对秦怀玉和程怀亮两人态度有所改变。
而李恪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支持他的李宗和尉迟俊一方。
所以,京城六少表面上因为兄弟情义虽然维持着团结和睦的形象,但实质上已经分崩离析,不复往日的辉煌。
所以,宴会在举办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喝得醉熊熊的尉迟俊和秦怀玉突然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而吵了起来,之后又牵涉出程怀亮和李宗。
对于双方争吵原因李恪没有过多的询问便站在李宗和尉迟俊一方说话。
所以,最终秦怀玉和程怀亮负气离开。
宴会便被搞的不欢而散。
但是,这似乎是李恪最想看到的结果。
因为,秦怀玉和程怀亮离开之后,李恪便将众人请到了他的书房,并且吩咐杨恩增加了书房的保卫工作,没有他的命令不准任何人靠近书房。
这样,在李恪的书房中,真正的汉王党成员除了还在漠北的苏定方和灵州养伤的陈其便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分别是:尚书仆射封德彝,大理寺少卿孙伏伽,王府长史褚遂良,中书省秘书郎岑文本,长安县县令邓同达,长安县总捕头左翼,京城六少的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待御史马周,许敬宗,刘仁轨。
李恪看了一眼属于自己的绝对核心成员,心里快慰了不少。
他们可都是以后大唐政坛的翘楚啊。
或许现在自己手中的这些人在大唐的朝堂上显得微不足道,但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再过十年,甚至十五年,他们肯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绝对能撼动大唐政zhi的半壁江山。
李恪想到这里心中豪气顿生,脸上有了淡淡的笑容。
他以前只顾着将这些有用的人才召集到自己麾下为自己效力,而没有想过如何能让他们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集团,发挥在他的一方,选择了支持李恪,与他共进退。
李恪明白了大家的心思之后,心中高兴,面上露出微微一笑,“本王猜测,过了这个冬天,朝廷会在人事方面有所变动,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
“殿下的意思是?”
封德彝老人成精,岂能不明白李恪的用意,他看了李恪一眼,见李恪对他微微点头,便不再言语。
然后,将目光转向褚遂良、岑文本、马周和许敬宗四人,见他们都露出了一副了然的神情,便微微颔首道,“老夫倒是可以举荐几个人才到各部听用,只是不知道众位的意思是?”
李恪知道意思很简单,就是你们既然选择支持我,我就肯定要扶持你们。
而封德彝明白李恪的用意,便说出了这样的话,他是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以便自己能够从容安排。
李恪见众人不说话,便知道他们的心思,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可不敢越俎,要看李恪对他们的安排。
所以,李恪便先抛出了自己的问题,“今天在御书房,父皇让本王年后镇藩并州(山西太原),所以你们很多人都要留守京城,既然明年朝廷人事有会所变动,大家何不在朝中谋求一个官职呢,总比在汉王府中当差做闲职要好的多。”
“什么?”
尉迟俊第一个出声道,“三哥你要去并州?”
而李宗也是一脸不解的看着李恪,他没有想到李恪过完年之后就会离开京城。
“殿下这是真的?”
封德彝很吃惊道,他的脸色顿时变的很难看,“难道就没有什么挽回的余地吗?”
他在李恪说完年后要去并州的事情之后就明白了这其实是李世民对李恪因书房劝谏而做出的惩罚,所以他才有这么一问。
对于封德彝来说,他觉得一个皇子在京城,那说明他有资格争夺太子之位。
如果真要去镇藩封地,那就远离了京城的政zhi中心,等于放弃了争储机会一样。
所以,此时他的脸色很难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恪劝谏的结果会是这样。
李恪明白封德彝的心思,但他没有想过安慰他,他知道自己去并州的事是李世民拍板所定,是不能到了李恪的一边,坚定的支持李恪。
所以,他虽不似汉王党的人,实则是真正的汉王党。
“宾王必须要留在京城。”
李恪说道,“正则本王考虑想让他进千牛卫,如此说来,能跟本王去并州的只有延族一个人了。”
“殿下。”
刘仁轨听到李恪说要保举他进入千牛卫,不由的心中万分感动,但他依然反对道,“就让末将随你去并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