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众臣皆惊,反对声此起彼伏。就连跟着圣上上朝的李倓也受惊不小,跪地称圣上三思。
李隆基不顾群臣反应,独独盯着李倓的反应。看他惊讶恐慌担忧等复杂神情,唯独没有贪婪和势在必得。悬着的心终究放下了,悠悠叹息一声,坚定了心中所想。雷厉风行地拟了旨意,当朝宣读。群臣就算再不甘,也只有捏鼻子应了。
下朝后,李倓没有转身离开,而是随着圣上的贴身总管王春走向了圣上的寝宫。
李倓双膝跪地,“祖父。”
李隆基沉默半晌,开口道,“倓儿,祖父对不住你。没有教导你几日,就要你登基,接管这个逐渐衰败的天下。你那个爹,我们不提也罢。如今一个烂摊子甩在你身上,你就算怨恨祖父,朕也不会说什么。”
李倓不赞同道,“祖父哪里的话,儿臣怎么会怨恨您,祖父愿意信任儿臣,我开心还来不及。就是担心,您这么突然的退位,可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李隆基看着乖巧的孙儿,心里又一次不喜他那个平庸的爹,叹息一声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朕知道你有经世之能,还望你好好管理这个天下。”待李倓应下后,又一声叹息,语气中略带迟疑道,“关于你那个爹爹,他没什么本事,你……”
李倓何等智慧,只一听圣上的话,就明白了他所说的是什么,李倓微微一笑道,“祖父放心,他不仁我却不能背负弑父的名声,就让他去祖先的陵地侍奉,也是儿臣的福气。”一句话确定了李亨今生的去处,终生守灵而不得外出,也就形同监-禁了。
但李隆基对于这样的结果已经很满意了,如若李倓轻而易举就原谅了那个想要他命的爹爹,反而让李隆基看清,如此这般狠辣而不失仁慈,才是一个明主该有的心性。
彻底放下心来,祖孙俩说了会儿体己话,李隆基惋惜没有好好教导过这个聪慧的孙儿,毫不吝啬地把他的治国经验倾囊相授,一时间祖孙二人其乐融融。
763年,李隆基退位,其孙李倓继位,年号为天霖。寓意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之意。
新皇上位头一遭,就以雷霆之势处死了参与谋反的大臣们和叛军首领,又罢黜了几个倚老卖老不服从新政策的老臣,朝堂为之一清。
值得一提的是,处决叛军首领的现场,冲出几个武艺高超的剑客,打算劫法场,救走昔日狼牙军首领安禄山,其中有一名灰白头发的剑客剑术超群,身边一女子倾国倾城。险些让他们得手,还好新皇早有准备,李承恩长孙忘情出阵,把人擒住,统统抓回天策府劳动改造。
这里就不得不佩服新皇的谋(洗)略(脑)高明,不出半个月,这些人就弃暗投明,在新皇派出的任务中表现出色,很快提升官衔。
当初那名灰白色长发的俊美剑客也在其中,但让人费解的是,他并不求什么加官加爵,而是求了个恩典,求圣上赐婚,与他的徒弟苏曼莎共结连理。姑且不看旁人反应,至少圣上乐见其成,欣然颁旨,成就一段佳话。
遂虽然此二人不同以往,也不像旁人位高权重,却与圣上关系密切,忠心耿耿。世间传出此话后,更是多了一段为人称道的传闻。
后新皇继位几个月,被唐玄宗独宠一世的宠妃杨玉环暴毙宫中。随后一年不到,唐玄宗李隆基也病死宫中,再不见踪迹。众人虽疑惑两人身体康健,怎么好端端的就暴毙了,却也明白当今圣上的手段,不敢多嘴一句。
至于这二人如何,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一切风平浪静。
圣上还记得昔日助他登位的几人,其中唐寻更是鼎力支持。感念他们的恩情,又一次踏入了唐寻与陆九奚的住所。推门才发现那个明教子弟不在,他顿了顿,欣然走近,却看见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唐门顶梁柱正在摆弄花草,虽然圣上看来,以唐寻的力道还不如摆着不放,让他一动手,那些花草反而更可怜了。
当然这话不能直说,不然这人很可能就不许他进门了。
“你这么闲,唐门是要关门不出了?”李倓小小的开了个玩笑,一边走近跟前。
在这几个昔日伙伴的周围,李倓从来不端着皇帝的架子,也算是难得的轻松了。
唐寻早就察觉这个全天下万金之躯的到来,对于他的调笑也不置可否,只是柔和了表情,看了眼帮着搬花盆的人道,“如果还是劝说我们加入朝廷的话你算是白来了。”
李倓苦笑,他就知道没有那么容易。
“为什么不呢,某又不会为难你们,加入朝廷也只是给某助威,该做的事还是你们说了算,怎么就不同意呢。”
唐寻看着李倓的眼里带着看透一切的睿智,“恐怕你这么想,而那些大臣不那么想,那些势力也不会那么想。陛下,这个话题今后不要再提。”
李倓摇头,他要唐寻和陆九奚加入朝廷的这个主意已经不是第一次跟他们谈起了,只不过两人志同道一的反对,让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让他们加入朝廷,为他效力还是其次,只不过想偿还当年的恩情,再有就是给与一层庇护罢了。
唐寻好似知道他所想,轻手搭在李倓的肩上,淡淡道,“我知道你的好意,只不过我们自由惯了,还是不与朝廷牵扯太多为好。我们之间的情谊不用说补偿之类的话,只要感情在就够了。”顿了顿轻笑道,“不然你以为事情一结束,莫雨和穆玄英为何跑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