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更不能气绥,要众志成城,痛击侯兵,为曾经死难的将士们雪恨。不成功,便成仁!古来辟天皆如是!”
“李大人,王二冲愿与李大人生死与共。只要大人一声令下,王某定当和兄弟勇往直前!”孝义军副总舵王二冲把大刀向空中一挥,满脸胳腮胡子都在抖动:“跟随李大人,保卫大寨坪,杀尽侯兵!”
全体将士群情振奋,把手中大刀、长矛和铁g、鸟枪齐举过头,指天盟誓,激昂的齐声呐喊,在大寨坪上空回荡:“跟随李大人,保卫大寨坪,杀尽侯兵!”
李绍伊吩咐各寨堡、道口、眺望台要加强防患。最后,留下几个头领在聚义厅,商量相关事宜。
其时,孝义军的头领早已不是昔日济济一堂的声势,大部份都在打巴中时死难。这次大寨坪被围,和侯兵的对垒中又痛丧军师李学斌和猛将李修明。
绍伊坐在聚义厅的总舵太师椅上,抚摸着坐椅上的虎皮,脸上表情十分严肃。
现在仅剩三个头领:副总舵王二冲、李如贵、金二娃。三个头领理解绍伊的心情,都默默地望着他。
“李大人,眼下的形势兄弟们都十分清楚。依小弟之见,我们得孤注一掷,杀下大寨坪去,保存实力,再图东山再起!”金二娃把双锏放在桌上,端起一土碗烧酒,仰脖喝了,挥手摔了。金二娃以身手快捷见长,人称闪电双锏。
“你这是偏激的做法,杀出去,我们剩下的五百将士可能全部遇难,能够最后脱身的也不会很多,侯兵势大;而且寨上的男女老少将会被侯兵查办。”李如贵敦厚,他是孝义军武师铁头河尚的嫡传弟子。铁头河尚云游离开孝义会后,他成了孝义军的武师。乡传,他传授孝义会兄弟的功夫时,许下诺言:他站在悬崖上时,谁能偷袭推他下崖,谁的功夫就可以出师了。从来没人能推得他动分毫,可见他的桩功和定力稳如泰山。
绍伊示意王二冲,要他发表意见:“你们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有什么都说出来,我们开诸葛亮会。”
王二冲是个常胜将军,倒不是他领兵打仗如何了得。而是他和人角力较劲、格斗,从来没被人击倒过。他为人精明,技击出色,所以成为孝义会的副总舵。
王二冲说:“李大人,到如今,我真想当着兄弟的面说几句大实话。其实,金二娃兄弟虽然人年轻,血气方刚,但他刚才说的没错。如果百年以后,还有人评价孝义军大寨坪被围的事,他的主意一定是上上之策。而李如贵兄弟的意见,恰恰说出了李大人的心病。李大人担心的是大寨坪百姓的安危。如果我们死守,唯一饶幸的是有外围廖腾霄、罗汉生、余英率部来救援,可时间不等人啊;寨上粮食虽然丰足,短时间没问题,但盐巴呢,下不了寨买盐啊,人不吃盐咋行?万一侯兵到成都赵尔丰那里弄来罐儿炮轰……李大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二冲,偏向于金二娃的突围计划……”
绍伊陷入了沉思,然后走出聚义厅,三个头领紧随身后,来到太平街,默默无语地浏览寨上百姓的房舍。绍伊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北门的悬崖边上伫立。孝义军的军师李学斌就埋在悬崖旁。临终时,李学斌要求孝义会把他埋在这里:“这里谓之地险心平,死后我也会看护着大寨坪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多少的兄弟都去了……绍伊仰天长叹一声。
三位头领和绍伊一起,观望寨下侯兵的营盘,观望大寨坪的三十六个冈,七十二条沟和四十八坡南雁丘。观望大寨坪上由军师李学斌亲自主持撰刻在北门石壁上的李氏源流“簸箕碑”。观望大寨坪左右的七寨天然拱卫:东有四方寨、福城寨、瓦窑寨,南有大罗城寨、小罗城寨,西有乌龟寨、北有天星寨,高低错落地势险要。如果兵败,百姓遭殃啊,绍伊心潮起伏……
这时有道口执消的军士跑了过来,双手递过一个小纸筒,说:“李大人,刚才南门接到侯兵s上一封箭书,请过目。”
绍伊打开一看,是劝降兼谈判的信,是侯统兵以川军总署名义写给李绍伊的。信中说明奉命查办大寨坪孝义军,劝李绍伊识时务者为俊杰,缴械投降,既往不咎并可封赏统兵一职,军士全部收编。并扬言,若执迷不悟,明天就要攻寨,从成都增援过来的罐儿炮,将轰打大寨坪云云……
李绍伊非常平静把信递给三个头领一齐看了。然后神色严肃地说:“兄弟们,这很像梁山泊的宋江接到了朝庭的招安诏书啊!”然后仰天长笑。
绍伊分析当前形势:“从侯国志的这封来信来看,上面说的情况,完全是真的。这回侯国志是有恃无恐,稳c胜券了。孝义军也许从此消逝和解散。看来外围的兄弟义军至今并不知道大寨坪被围。刚才兄弟们的意见我也早就想到过。只要孝义会的将士和大寨坪的百姓,不因为绍伊的反正之举受到株连,我的名节和安危又算得了什么?俗话说‘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