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不是白给的,自能看出高俅满身的伤是鞭打的之类造成的,和战争创伤根本没关系,但岂敢乱说得罪高俅。
回报皇帝自然是高太尉浑身刀枪箭伤太多,其状惨不忍睹,可见当时战斗打得多惨烈、高太尉当时作战多英勇,能活着回来真是奇迹。是上天怜高太尉忠勇,不肯夺走朝廷的顶梁,让太尉大人能继续为圣明的陛下尽忠职守云云。
如此,御医撒谎也得了高俅好处皇帝的满意。事件彻底变成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喜结局。
高俅犯下的弥天大罪就此化为云烟,剩下的就是对抗病魔大苦头,争取不但活下来还能继续生猛享受权势荣华。
到高府探望的官员整天络绎不绝,得排队耐心等候,礼物堆满好几个屋子,被海盗搜刮干净的财富迅速得到补充。
穷得只剩下太尉府空架子的高俅转眼又有钱了。
你看,权力就是这么美妙。
事情就是这么讽刺。
但太尉府财势远无法和以前相比了,恢复需要时日,家底空了,还不敢对外泄露一丝一毫,靠短暂收礼可养不起那么多人口持续消耗,之前也是靠下面对太尉府的孝敬府上才能吃上饭,高俅象蔡京一样不得不找借口悄悄裁撤了绝大多数仆从丫环减轻府上人口负担,也是牢牢惦记着府上可能有海盗密探的事,借机清理整顿一下府内人员。
否则高俅睡觉都不敢闭眼。
没了海盗威胁安全,北边和西北的战事也停歇了,道君皇帝松口气,但心里仍然有惊吓后的憋屈和怒气不得排遣。
没了大胜凯旋的禁军大军作依仗,赵佶心底发虚,却又任性想进一步拿捏教训好哄骗好欺负的赵公廉,但又不能表现得太过分了,怕赵公廉看透他的虚假阴险而逼得断然辞职甩手不干了导致沧北军事可能糜烂,只得放弃让郑居中兼任高阳关路总指挥的事,避免激化郑居中领导赵公廉会形成的矛盾。
河间府是抵抗辽国的最重要战略要地,那里的事耽误不得,大军被郑居中补上了,但缺失的官府统治必须赶紧补上。
赵佶权衡后乾纲独断,立即下诏,调宿元景宿太尉赴任河间府知府兼高阳关路观察使,统领包括沧北四军州在内的整个河北东路军事;令实际负责全国教育工作的权邦彦由三品下跨过正三品和正三品上一下升到正二品下,封大学士,实职改任都转运使兼宣抚判官;令开国勋贵之后石家的石肤,也就是沧州军统制石符练的叔叔为兵部尚书。又越级拔升一比较正直敢为的官员任兵部侍郎,辅佐石肤。
宿元景也是太尉,但和高俅这个太尉就是天差地别了。
高俅管着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这三衙,是京城禁军最高领导人,实际管着除了开国勋贵子弟及皇帝信任依重的京军大将负责统领的维持京城治安的十几万禁军也算是制衡高俅军权之外的所有禁军直接指挥权,和枢密使平起平坐,在朝中和皇帝心里,实际分量还在枢密使这个全军总司令之上。
宿太尉也管军,却只是荣誉名义上的武官最高领导人之一,无实权,管的都是高俅不稀的管的杂务事,但也属于知兵晓军旅的,算内行,级别够高,资历够雄厚,人比较清正敢为且忠心王事,关键的是又曾帮过赵公廉,二人关系可以。
以这样一个够分量又懂行的大佬任高阳关路总指挥,能压服并掌控住因大功新越级提拔起来的政治素质不高的边关骄兵悍将,有利于领导边将训练好刚补充的太多新军,有望迅速整顿好边关军事巩固住河北防御以抗辽国,而且赵公廉说不出什么来,对有恩,关系也不错的宿太尉剥夺了沧北军权再有不满也只能忍着,没有若是换郑居中上位赵公廉必然会产生的强烈辞职情绪和反驳上位的理由,只能接受被宿太尉领导,而且对宿太尉的命令还不好意思抗拒不好好干。
赵佶以宿太尉调任教训了他感觉已心生粗野娇横气和怨气的赵公廉,出了口气,还能继续利用好赵公廉镇守边关。他为此有些得意,但在满朝文武糜烂不堪用的情况下也确实算是用对了人。
宣抚判官是总领各路掌管军用钱粮运输的;都转运使是负责各地钱粮上送中央的。
涉及国家财政和军国后勤,钱粮无小事,这两官职都是朝廷的关键要职,非信得过的能臣不能担任。
由权邦彦越级提升并且兼任二职除了赵佶对这位一心搞教育的孤臣比较信任外,重要的是权邦彦为推广普及教育,不象中央官员通常待在东京听汇报做做指示那样悠然自在,信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直坚持下到实地巡查督导,不辞劳苦凶险奔波在各地,这十多年来走遍了大宋全国,连当地县令甚至有点权力的县城吏员都一代代不肯去根本没有具体了解的穷乡僻壤都愿意去实地看看尽量帮帮,真是忠心肯干,也由此对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道路与运输条件与状况都了如指掌,人本身又有才华,想做实事,敢担当,担任二职正是最合适人选。
而且这个任命,满朝大臣还不好反对。
因为权邦彦确实付出了太多,而且政绩卓著,劳苦功高,有资格也有能力担任二职,也应该得到奖励提拔